找到相关内容282篇,用时2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百法明门论的宇宙观

      │  │           └直接┤  ┌似带┤  │  ┌比量         └产业  │  │  └相续┤  │  │     └  ┌带质┤  └梦境  │  │  ┌  │  ...云意境,义颇符顺。此又分二:(一)真带质。以心缘心,中间相分,从两头生,两头有质,此有比。云何?谓末那缘阿赖耶见分为自内我,及意识缘诸心所法而比度错谬者。云何比量?谓意识缘诸心所法,比度不...

    交芦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647991.html
  • 《八识规矩颂》浅解

    时,都是性境、现量,可并在一起来颂,而且在果上转八识成四智时,此五识一齐转为成所作智,考虑对应关系,也是放在一起来颂比较适当。 第一句是说眼等所缘之境,是性境,三(现量比量)之中,属于现量,三...声闻人唯断烦恼障,未断所知障,故称为愚。盖五根对境,如镜对像。五识缘境,唯是现量。只要尚不起随念、计度二种分别,还是现量境,直到起了计度之心,方进入比量或之中。这就是根与识不同所在。因为识乃心法,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1858264.html
  • 梁漱溟的佛学思想

    比量”和“”。梁漱溟在研究知识时,同样也是用的这三。他说:“我们观察知识,即要晓得知识如何构成的。知识之构成,照我们的意思,即由于此三。此三是...把理性认识说成是纯主观的东西。   关于“”,梁漱溟称之为“直觉”。他认为,在现量和比量之间,应当有一个直觉阶段。他说:“知识是由于...

    高振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3361515.html
  • 重印《百法明门论口述记》后记

    应该是《八识规矩颂》在法义上的缺憾,比如说其中把现量、比量、并为三,玄奘法师译出了汉传因明的两部根本论典,绝不会出现这么一个明显的疏漏。还有识与境的关系的说法、心识生起现行时把四缘中的等无间缘...这样一段话:“数错乱:谓醫眩者于一月处见多月像者。此中景释:眼根识同取多月,以是错乱,故现量,是故五根、五识,有,不得皆是现量所摄。今解:眼识及同缘意识,俱取一月,而不明了,故后寻求意识错乱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2367960.html
  • 理寶藏論(四)

    事相(花白),自虛體,喻:「遮有法者,應所立,以其無明顯成立,不具有欲比測之故。」若如是設置,則「所立」之名言,觀待因相是所立之事相故。而「所立」之自(虛體)性,將遮除定義故成立不相違。如是,...相續實有之,各個自證之智慧轉成境故,應是彼明晰經驗,應是真實義,同時亦是故,謂真實。彼真實諦之定義是「顯明無知義」,應無欺,以無獲得裁決義之故。其次:名言:一般士夫之相續實有,屆於能所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1638389.html
  • 萨班的因明思想及其传承

    相为所持境;取隐蔽分为执著境;士夫取现前或隐蔽二者且不欺诳为照了境。雅顿·桑杰贝解释说:“所持境指在执自之正确认识上直接指向与自己相似的相状者。执著境指所了别的隐蔽分。照了境指趣人取舍的欺诳者,...“眼翳毛发”作为不相应行法,充当分别识与虽无而明确显现识的显现境。萨班认为“总义”、“眼翳毛发”实有,不可做此二识之显现境,一切识的现显境都是实有之法,故说“所唯自相”。雅顿·桑杰贝说:“这从...

    祁顺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15838750.html
  • 了幻法师答:什么是不邪淫戒?邪淫的果报是什么?

    又作欲邪行。为十恶之一。即在家者不可为之恶行之一,以男性而言,指与妻子以外之女性行淫,又虽与妻子,但行于不适当之时间、场所、方法等,亦为邪淫。不邪淫包括:男女双方不得支、时、处、理而行淫...rdquo;。颜云:我不淫人妻,人不淫我妇。皆是劝导人们贞节守礼,循道德人伦,而完成自已的品学修养。 学佛者若能遵守不邪淫戒,可得防止恶,内心可得清凉如饮甘露,渐次可得解脱三界,成就无上菩提。 ...

    了幻法师

    婚姻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542512515.html
  • 唯识考试 研究生试题

    、胜解行位 ⑵、通达位 ⑶、修习位 ⑷、究竞位  8、三藏十二部是属于____  ⑴、现量 ⑵、比量 ⑶、 ⑷、圣言  9、唯识熏习义之所熏四义中的____,说明了无为法中之真如法,...

    释智德编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5949043.html
  • 新八识规矩颂

    与未来,境上独徘徊,  念念不舍五尘影,六道生因从此栽。  从识初起名心所,著境之时名见分,  善恶无记皆相应,生生死死展转熏。  初转六识:  变相观空始转识,三界空时识已终,  二乘极果成无漏...的唯识学:“旧译无非处,新译无是处。是故余言,印度大乘佛法,至护法时,满面玄黄,真相完全不见。过言也。”故他主张用菩提流支及真谛的旧译唯识,以代替护法、玄奘、窥基一系的新译唯识。  他排斥玄奘、窥基...

    守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2454271.html
  • 佛教理论对中国古代审美认识论之影响

    实际上是一种记忆表象。二是‘无执独影’,此境本无,只是由意识分别假想所起影相以为所缘,如龟毛兔角等。这是一种幻想,是一种虚幻的境相。依独影境引起比量……第三种是‘带质境’……依带质境引起。这是因为此似现而‘真现量’,似比而‘真比量’,是一种似是而非的错觉或妄执,故名”(注:王夫之.相宗络索·三境[M].)。 清代学者王夫之《相宗络索·三》在“三”(现、比、)的比较中揭示了“...

    祁志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5440701.html